• 关于命名“中国葡萄酒第一镇”的公示函
    • 信息来源:中国商业企业管理协会发布时间:2015-12-28
    •  
      宁夏吴忠市红寺堡镇
      关于申请命名“中国葡萄酒第一镇”的报告
       
       
      一、申请内容:命名“中国葡萄酒第一镇”
      二、申请理由:
            (一)中国古代葡萄酒主产区
            唐代有著名诗句“葡萄美酒夜光杯”,这是中国历史上对葡萄酒最富盛名的文字描述。该诗句源于王翰的《凉州词》,其中所指的古凉州是今日甘肃武威,红寺堡与其毗邻,古凉州属地曾包括甘肃大部、陕西北部和宁夏南部,红寺堡正处于此。由其可知,红寺堡葡萄酒的酿制历史非常悠久。另外,红寺堡地名源于明代,是朱元璋之子庆王朱栴封地,据考,庆王喜酒好友,所饮之酒多为葡萄美酒。
            (二)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红寺堡位于北纬38度,与法国著名葡萄产地波尔多处于同一纬度,属中温带干旱气候区,干旱少雨、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无霜期长,这一地带被誉为世界酿酒葡萄种植的黄金地带。红寺堡年平均降水量仅有277 mm,年平均蒸发量高达2050 mm,全年日照数达3040 h以上,年积温2961.3℃,年平均日照时数高于国际公认2000 h的标准,紫外线稍强,光质优良,葡萄着色的8、9月,当地天气晴朗,光照充足,有利于葡萄浆果果皮色素的形成和总发挥酯的积累,从而提高了葡萄的香味成分,并且葡萄的着色良好。
            1998年前红寺堡为千年荒原,土地无任何肥药污染。土壤为淡灰钙土,土质多为沙壤土,含有砾石或砂粒,通透性好、土层深100-300 cm,质地疏松,通水透气性能好,有利于葡萄根系的生长发育。土壤中有机质含量低(多数低于 0.5%),pH 值小于 9,有机质含量低在某种程度上有制约葡萄高产的作用,使酿酒葡萄有较好的质量。
            (三)属于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区
            2011年,经国家质量监督总局批准,红寺堡产区被扩入宁夏贺兰山东麓葡萄酒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并被世界OIV组织评价为宁夏优质酿酒葡萄明星产区的精品区,罗山 (红寺堡境内山峰) 区域成为全国酿酒葡萄产业最具潜质、最具发展前景的区域之一。
            (四)现有葡萄酒产业具备相当规模
            经过近十年的持续推进,红寺堡现已累计种植酿酒葡萄12万亩,初步建成万亩酿酒葡萄基地5个,千亩酿酒葡萄基地9个。截至目前,红寺堡镇区域内已引进葡萄酒加工企业12家,建成葡萄酒厂6家,酒庄3座,年葡萄酒加工能力达4万吨。
            (五)未来葡萄酒产业发展独占鳌头
            根据红寺堡葡萄酒产业发展规划,到2020年,红寺堡将力争建成酿酒葡萄基地20万亩,葡萄酒主题生态园1处,葡萄酒交易中心1处,酒堡酒庄20座,年加工能力达10万吨,葡萄酒生产能力达到4600万瓶。从葡萄酒产业的自然气候条件、葡萄种植规模、酒庄酒堡数量以及加工生产能力等方面比较,国内同等行政区域尚不具备竞争实力。
            各有关单位对上述申请如有意见,请于公示日起十个工作日内,用正式文件将意见告中国商业企业管理协会办公室(地址:北京市复兴门内大街45号,邮编:100801,联系人:刘秋蓉、马健伟,电话兼传真:010-66095626)。


       
                                                                                                                                                                                                                                                                                                           中国商业企业管理协会
                                                                                                                                                                                                                                                                                                          二○一五年一月二十六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