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资本外流压力减小 7月份中国外汇储备趋稳
    • 信息来源:金融时报发布时间:2016-08-09
    •       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7月末,我国外汇储备余额为32010.57亿美元,与6月份基本持平,仅略微下降41.05亿美元,降幅为0.1%,虽结束了6月份外汇储备增加趋势,但降幅小于市场预期。
            不过,按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特别提款权(SDR)计价,7月份外汇储备则是正增长。截至7月末,外汇储备为22973.31亿SDR,较6月末增加60.38亿SDR,连续3个月回升。
            自2016年4月1日起,除按美元公布官方储备资产外,央行开始增加以SDR计价的相关数据,美元与SDR的折算汇率来源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网站,7月份美元对SDR的汇率为1美元兑0.717679SDR。
            国泰君安宏观分析师解运亮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7月份以美元计价的外汇储备小幅减少,以SDR计价的外汇储备小幅增加,在统计意义上方向性并不显著,总体看外汇储备趋稳,资本外流压力减小。
            “7月份我国外汇储备较6月份下降41.05亿美元,客观上反映了我国仍然面临一定的跨境资本流出压力,但从规模上看是可控的,不会对储备总体安全造成威胁。从储备数据、7月份外汇市场波动、储备投资收益、储备投资标的资产价格变化等多因素综合考虑,预计7月份我国银行结售汇逆差可能在100亿美元至200亿美元之间,2016年结售汇逆差大幅萎缩的格局未发生变化。”外汇专家韩会师称。
            从国际经验看,影响外汇储备规模变动的因素主要包括央行在外汇市场的操作、外汇储备投资资产的价格波动以及由于美元作为外汇储备的计量货币,其他各种货币相对美元的汇率变动可能导致外汇储备规模的变化。同时,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关于外汇储备的定义,外汇储备在支持“走出去”等方面的资金运用记账时,会从外汇储备规模内调整至规模外,反之亦然。
            权威人士表示,从7月份的情况看,央行向市场提供外汇资金以调节外汇供需平衡,资产价格重估出现上升,外汇储备规模的小幅下降是上述多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7月份外储略有减少,主要与暑期居民购汇需求增加以及外汇储备中发达经济体的国债资产价格回调有关。”解运亮进一步解释,“7月份国际汇市波动较大,美元指数先升后降,全月美元指数累计贬值0.4%,日元、欧元对美元累计为涨,英镑对美元累计为跌,据此测算,外汇储备中日元和欧元资产升值,英镑资产贬值,非美元资产总体继续升值约40亿美元。但7月份暑期来临,居民出境旅游和留学购汇需求上升,加上7月份英国脱欧对债市影响趋弱,外汇储备中发达国家的国债价值普遍有所回调,共同造成外储规模减少。7月末与6月末相比较,美元指数为下降,而美元对SDR汇率为上升,这是造成美元计价和SDR计价外储方向背离的主要原因。考虑到两种计价均为小幅变化,在统计意义上方向性并不显著。”
            7月份人民币汇率先贬后升,月初受英国脱欧导致全球汇市波动和暑期购汇需求上升影响而小幅贬值,下半月随着脱欧影响减弱由贬转升,汇率预期总体稳定。不过,相比人民币对美元,CFETS人民币汇率指数、参考BIS货币篮子、参考SDR货币篮子三个人民币汇率指数全部升值。
            解运亮也认为,7月份汇率中间价新机制继续运行,外汇交易量未现异常,显示央行未明显出手干预汇市,属于内生趋稳。
            G20杭州峰会召开在即,短期人民币汇率以稳为主。
            值得注意的是,对人民币汇率和外汇储备的关系,央行2016年第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表示,2月份以来,随着市场对“收盘汇率+一篮子货币汇率变化”机制的理解更为深入,市场预期趋于平稳。外汇储备降幅逐渐收窄,个别月份还有所增加。
            此外,招商亚洲新兴市场资金流向指标7月份不跌反升,对此,招商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谢亚轩认为,结合有限的外汇储备降幅数据,表明英国脱欧对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经济体国际资本流动形势的负面影响仍不显著。